而目前國內的“木飾面”市場又及其混亂,實木飾面,薄木貼皮,科定板,防火板,生態板,木飾面等等叫法更是層出不窮,導致很多設計師在選材時都被繞進去了,但是,就和石材一樣,單從表面效果和名稱來看,想要掌握其材料的知識體系,更是難上加難的事,完全會傻傻分不清各類板材的屬性;所以,我嘗試從木飾面材料的本質出發,挑幾個設計師必須了解的知識點,帶你進入木飾面體系的大門,我相信,哪怕你就僅僅掌握這些知識,就材料而已,你也比身邊的很多設計師朋友“全面”很多了。

木飾面與實木板的區別 室內設計師通常提到木飾面時,一般有兩種含義: 廣義上是指,所有表面呈現木紋效果都叫木飾面,比如,實木板材,木紋轉印鋁板,薄木貼皮,科定板等等; 狹義上是指,以人造木板為基層,以木皮(小名叫薄木、單板)作為裝飾面板,經加工制成的各種裝飾面板。 實木板則是指整個板材由內而外都是實木,在板材的結構上沒有進行任何改造的板子,所以,單從這一點就能看出,相對于實木板,木飾面板的防潮效果更好,適用范圍更好,成本更低。
但是,從觸感和環保上而言,實木板則根據優勢。
木飾面與科定板的區別:
1、在室內空間中使用木飾面板,除了是它具備實木板不可能具備的種種優點外,另一個目的是起到保護原木資源的作用;而根據粘貼木皮所用基層板材類別和厚度的不同,裝飾木飾面又分為常規木飾面和薄木貼面板兩種類別; 薄木貼面板是利用珍貴木料,如紫擅木、楠木、胡桃木、影木等通過刨切制成厚度為0.2~0.5mm的木皮,再以膠合板為基層,進行一系列工藝加工制成的木飾面板。常見的規格為2440mm×1220mm×3mm。
2、常規木飾面也稱木作,它是指基層板厚度一般不低于9mm的木飾面板,木皮與薄木貼面板都一樣,只是基層板改變了,所以,你可以理解成厚度在3mm左右的木飾面,就是薄木貼面板,而厚度不低于9mm的就是常規木飾面板,它們僅僅只是厚度差別而已。
3、既然“木飾面=木皮+基層板”,那么,想再進一步保護原木的資源以及降低木飾面的成本,是不是從木皮和基層板上做文章就可以了呢?
4、所以,在很多年之前,木料行業的從業者就開始嘗試用人造的手段來代替掉珍貴的天然木皮,再模仿天然木皮紋理的同時改良了“木皮”的性能,于是出現了所謂的“科技木”“浸漬膠膜紙”等人造木皮,之后,再用人造木皮與不同的基層板材進行結合,最終形成了“人造木皮的木飾面板材”;
5、最后,根據不同的飾面紋理,光澤處理,所使用的基層板材類型及厚度,把這些人造的飾面板命名為大家耳熟能詳的三聚氰胺板,生態板,科定板,防火板、免漆板等裝飾飾面板材;
木飾面誕生的大致流程是: 處理原木 → 制作木皮 → 粘貼木皮 → 熱壓膠合 → 表面處理;
1、木皮處理完成后,開始對基層板進行過膠,為后期的熱壓膠合做準備。
2、基層板材建議多層板或者密度板為宜。 把粘貼好的木皮與基層板,放入熱壓膠合機器,啟動機器,開始膠合,就像壓漢堡包一樣,上下一壓,幾分鐘后木飾面就出爐了。 表面處理: 最后,把已經膠合完成的木飾面,做完飾面油漆封閉和飾面處理,即完成了整個木飾面的制作;
1、木飾面的表面處理方式多種多樣,但究其本質,我認為你可以這樣理解 解釋: 清漆是指表面刷漆后,還能清晰可見木飾面的紋理;混油的處理形式有很多,但是大多數木飾面做混油處理,都是通過油漆把原本的木紋給覆蓋掉,只留油漆的顏色,適合一些品質和紋理不好的木飾面用;一些有造型的木飾面板,如歐式護墻板,木線條等,它們的做法流程與上述流程描述一模一樣,只是操作起來更加耗費人工;
|